日前,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、财政部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住房城乡建设部、全国妇联等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支持和引导家政服务业员工制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,意在促进家政服务业向员工制转型发展,扩大高质量家政服务供给,规范家政行业发展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家政服务的品质需求。
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、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,家政服务是传统行业,也是朝阳行业,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,以及老龄化社会的来临,尤其是高科技家电家具纷纷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当今社会,社会对家政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,要求越来越细,标准越来越高。“家政服务当前与社会新需求存在较大落差,也面临诸多发展瓶颈,迫切需要对家政服务机制、模式等进行改革,以便更好地服务千家万户。”
他说,《指导意见》的出台,顺应了市场新需求,呼应了消费者期待,理顺了行业发展路径,必将推动家政服务业向高端化、标准化和社会服务人性化转变,更好地引导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。
不过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也指出,当前家政服务行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、劳动权益保障不完善、缺乏行业规范和监管,导致市场秩序混乱、缺乏有效的信誉评价和监督机制、家政行业形象和从业者职业认可度低等问题,行业发展亟待改善。
《指导意见》提出“发挥财政引导作用,完善社会保障等支持,加强符合家政行业特点的员工住房保障,优化完善保险制度,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措施,支持和引导家政企业按照自愿参与、依法合规、风险自担的原则,分类逐步向员工制转型发展”,正是要改变当前家政服务行业的现状。
对此,宋向清认为,家政服务业中介制已经不适应新的市场需求,也不利于家政服务行业的整体发展,向员工制转型,意味着家政服务类企业不再充当家政服务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中介,而是家政服务的直接供给商,家政服务员有了职业归属感、单位归属感,家政服务企业可以更好地培训员工、管理员工保洁,意味着家政行业转型,家政服务升级。不仅有助于更好满足消费者对家政服务的多样化和高品质需求,更有利于提升家政服务业产业链、供应链的韧性,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。
“员工制对于从业者而言,有了长效劳动合同的保护,其工资待遇、社会福利、节假日等合法权益都可以得到更好保障,执业者更有尊严也更加体面。对企业来说,可以有效降低从业人员的流动性,吸引不同阶层、不同学历以及不同年龄段的人员入职,增强团队的稳定性,有利于企业提高服务质量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同时,员工制将促使家政企业提高管理科学性、规范性和标准化,有利于企业市场拓展中欧体育、品牌塑造、人员培训和对外合作,进而提高家政服务档次和品质。”他补充道。
宋向清建议,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可根据《指导意见》制定招工中欧体育、用工方案,依法与被招用的家政服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,开展入职员工中长期培训,制定员工晋升奖惩机制,按合同约定分配工作并支付劳动报酬,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等。同时,拓展家政服务范畴,积极开展家庭教育、家庭养育、家庭保健、家庭理财等精细化管理和服务,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,提高服务产品的附加值,提升市场空间和盈利能力。中欧体育中欧体育